对此我有三个观点:第一创业创新口号,什么时候创业都是正确的,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重要,最有活力的部分。
第二,创业是否成功,不在于什么时间创业,在于你是否有创新的点子,有足够的毅力走下去。这一点还是要提到近期大家都热衷的任天堂,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任天堂就发现电视机在美国畅销,而电视机过于单一,其就想到了结合游戏机与电视机结合,制造了家喻户晓的红白机,随后是GAMEBOY的掌上游戏机,一个很简单的创新,就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甚至美国总统在召开会议之前手上还拿着游戏机。如今30多年过去了,任天堂又用AR技术,创造了“口袋妖怪”的新财富深化,这靠的是什么?不就是创新的点子,以及坚持的毅力吗?
第三,国家政策对创业、创新扶植力度大,如今创业比之前更容易了。
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主导的,其潜力还是很大,一方面,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也就才能提高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引擎。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相互支撑和相互促动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大众”勇敢的创业才能激发、带动和促动“万众”关注创新、思考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只有“大众”创业的市场主体才能创造更多的创新欲求、创新投入和创新探索;另一方面,只有在“万众”创新的基础上的才可能有“大众”愿意创业、能够创业、创得成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包含“创新”的创业才算真正的“创业”,或者说这种创业才有潜力和希望。
不需要技术,几乎没什么投资,有个三轮车,弄个人字梯,勤快点一天弄个大几百是有的,现在做的人不多,在小县城照样做。关键当场结账。
我认为没有多少人会离岗创业。福建省2017年也发文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去创业一年后再返岗,发基本工资,但身边没听说有人暂离岗去创业,虽然有心动的,但没行动的。
首先,在中国很多人都是安于现状,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意改变自己的想法。大家认为有个安稳的工作就行,每天上班下班每个月有工资拿,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不用挣多挣少,捧着人们常说的”铁饭碗”高枕无忧。你说这是惰性也好,是不思进取也好,但这就是大部分事业干部的现状。
其次,在一个单位做久了,出去了你叫他去做什么呢?每工月领的工资剩余不会太多,小本生意有什么可做呢?大的生意一没资本,二是前怕狼后怕虎,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再说社会和单位里不一样,自己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常常听朋友说:”在单位几十年,如果一下子下岗了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你可能会说环境下会改变,可现在环境没改变啊。
第三,大部分人都在持观望的态度。大家都在想三年以后会怎么样没有人知道,如果到时候的政策变了呢?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很多的如果,很多的不确定,这也限制了大部分人不敢轻易的跨出那一步。
最后是现在的经济不是很适合半路去创业,这两年看到身边的企业因经济不景气,一个个在坚难的支撑着,表面光鲜,实为步步艰难,这也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梗,也是大部分人不舍得那份安稳生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