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子的闺蜜就是北大毕业深交所邹胜离职创业,嗯,她老公是清华毕业,目前两口子一个在苹果总部工作,一个在脸书总部工作,年收入加起来超过60万美元。
说起来,我妻子这个闺蜜还是很励志的,励志原因是她在北大学的是中文,而她现在在苹果总部做的是程序员。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妻子闺蜜和她老公是大三一次活动中认识的,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大学毕业后两人立刻就领证了,而她老公经过他清华学长介绍,也顺利进入脸书总部,成了一名“码农”。
虽然以她老公的收入养她完全没问题,但是她毕竟是北大毕业的,觉得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实在不是她本人的人生规划,于是她就开始找工作。
虽然北大在国内是非常硬的牌子,但是在美国并不好用,加之她又是文科专业,她本人又不愿意去北美华人媒体工作,因为北美华文媒体收入太低了,还不如餐厅服务员工资高呢。
而当地的中资企业也不愿意招一个没有在美国读过大学的员工,所以她找了三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结果有一天她两口子和朋友聚餐的时候,同样是“码农”的朋友提议说“你能在国内考上北大,证明你的智商没问题,计算机代码又不是什么高精尖行业,你不如在美国重头开始学,反正你老公和我们都算是水平还可以的码农,教你没问题。”
我妻子闺蜜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就在旧金山湾区找了一家社区大学报了计算机课程(类似国内大专),通过两年学习她顺利拿到了毕业证;美国有一点好,就是高科技公司招实习生并不完全看重学历,社区大学的毕业生也可以去大公司实习。
她顺利的进入了苹果总部实习,不是她老公介绍的,就是她通过学校正常面试争取到的实习生机会;实习结束后她顺利的留在苹果总部,成为苹果公司的一名码农。
说真的,她这个经历真的挺了不起的,我妻子讲给我听后,我只能说一句“不愧是北大毕业生”。
目前她和她先生在湾区住着大别墅,两人年薪加起来超过60万美元,这没有算他们两口子的期权和股票。
不要以为30万美元不多,根据北美清华同学会的统计,清华毕业生在北美平均年薪是15万美元,30万美元已经超过平均线2倍了。
感谢邀请,以下言论仅为个人观点,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这里应该说,科创板与新股发行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存在溢价的。这里我们没必要区分主板,创业板和科创的交易区别。实际上,大抵通过高溢价来完成股权对现金流的置换。只不过,目前我国推行的发行制度,几乎不太可能存在大股东发行便减持的现象,所以,一般都是等待解禁之后再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的。
当然,这里我们必须要说,市场在新股发行时,对于新股未来业绩给予了一定的高预期,而这种预期往往建立在新股发行时,报表以及企业自身营造的一种乐观的未来业绩之上的。当然,这里我们对于这种业绩不置可否,究其原因在于这样的粉饰的确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那么我们要说,新股发行的主要问题也正在此处,通常情况下,高预期发行以后,溢价的现象便尤为明显。在之后的行情中,即便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发,实际上原始股东持股成本也是极其低的。那也就意味着,通过股权的置换获得的收益,在很多时候是可以吊打埋头实干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企业扎堆的进行ipo了。实际上,我国股市仍处在一个发展中的阶段,相对于欧美股市还略显不够成熟,但不可否认管理层正在积极的逐步完成企业上市考核的标准,注册制便是一个很好的动作。对于未来正规化证券市场是有积极作用的。
当然,这里我们还是要提醒投资者,我个人并不会参与到任何打新行为中,原因也正在于新股发行的高溢价风险。但我的确无法否认在新股发行中,的确存在未来的黑马,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反过来看,高预期随着企业高速发展也将符合未来市场的定位,所以并不能单纯的考虑发行时的高市盈率。但这其中的风险恐怕见仁见智了。我个人属于比较保守的流派,对于不确定性通常不会参与。但市场中激进的投资者会选择参与,这或许也是为何无论是主板,创业板,还是科创都会吸引众多投资者参与的原因。所以,这里我们不去否定激进派的做法的同时,也应该给予市场一定的尊重。毕竟,不同的交易策略,通常伴随的是不同的预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