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干事创业求发展,45岁市直科长,有机会去省政府办公厅工作,还有发展前景吗

45岁的市直机关科长要不要去省政府办公厅工作,要看两个条件:一、个人是否保持奋斗的初心,对提拔进步还有多大渴望干事创业求发展;二、有没有家庭拖累,爱人是否支持,能否接受两地分居或者全家到省城能否解决住房问题,不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前者是理想,后者是现实,去与不去要看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说说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应该抓住机会。

身边有真实的案例参照。以前单位一个同事,现年43岁。三年前,他从市委办科长提拔到司法局政治部主任,到岗后不到半年就被借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三个月后,省委组织部明确可以调他过去,让他考虑好后答复。

当时,这位兄弟很纠结,内心里他想去组织部,毕竟省委组织部是大机关,职数多、机会多、地位也高,去了以后正处保底,厅级在望,而在市里以后最多提拔个正处,想再进一步以他现有的资源很难做到。但是去也有顾虑,一方面收入会降低,在市里他拿的是副处实职待遇,而且政法部门一个月还有1200元的专项补贴,到省委组织部他只能从四级调研员干起,待遇不如司法局,短期内还要熬资历才能解决副处实职,要养两娃他几乎一分钱掰成两分用,一个月少一千多让他很难接受;另一方面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去了没房子住,人到中年不可能两地分居,他调动过去必然要把老婆孩子带过去,孩子读书、老婆工作倒还好说,单位领导已经明确表态可以帮助协调解决,可住房得自己想办法吧。拖家带口的他不想租房子,省城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将近两百万,首付30%要60万,而自己现在住的房子价值也就是110万,其中还有40多万的贷款,把现有的房子卖了还完贷款勉强可以付首付,可接下来的装修呢,得要钱吧,还有100多万的贷款,意味着下半辈子都是帮银行打工,生活压力太大,让他不敢轻易做决定。

为了这事,他咨询了很多同事、朋友和领导,最后无一例外大家都劝他去。他想既然这么多人都一致认同,他也不想再犹豫了,最后破釜沉舟把房子挂牌,直接办理了调动手续。两个月后,全家到了省城。现在,这位兄弟已经是省委组织部某处的处长。以前他顾虑的很多东西,比如房子,他顺利买了,虽然背负了贷款,可在单位的协调下,他的爱人去了一家省级国企担任中层副职,收入比在市里翻了两番,还贷的压力反而轻了;孩子读书,去了省城最好的公立学校,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还有职务问题,他到单位干了八个月的四级调研员,处长提拔外放了,副处长顶处长,他被提拔了副处长,干了两年副处长,后来轮岗到其他处室当处长,顺利的话过几年应该有机会进入副厅,没有实职也能解决职级,提拔晋升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现在看来,他觉得当初自己选对了。

题主的情况与这位兄弟类似。虽然你的年龄比他大一点,起点也低一点,但是去的单位并不差。省政府办公厅是保障省政府领导的核心机关,在省级机关中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干部出口不比省委办公厅、组织部门差,是公认的优质单位。你调过去,以后保底是正处退休,而在现在的单位,你自认有多少机会提拔正处?别说正处,副处都不容易。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去省政府办公厅前途差不了。有了这个大前提,去与不去又回到我开头说的两个问题,一是你内心到底有多渴望进步,二是能否解决后勤保障。问问自己内心,答案自然就明了了。

个人的意见是考虑去。体制内的事情,永远不要站在低位权衡高位,那样目光所及会受限,会影响你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准确性。碰到这种情况,最后要做决策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主流,也就是看大方向。大方向是向上的,有希望的,总归错不了,反之才真的需要慎重考虑。

这种求稳心态对个人是好事,对社会发展则未必是好事。

从个人说,求稳心态是一个人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可以使个人利益最大化。考公、进编,在体制内运转,撑不死但绝对饿不着,而且旱涝保收,衣食无忧,从政机会多,有机会做公仆为人民服务,在住房、公积金、孩子入园入学等项目上享受待遇,有风雨之利,无风雨之害,所以做一个公务员和进事业单位是年轻人最现实的理想,不见每年国考、省考和市考有大批的各种学历的人员在积极参加?他们对各级政权后继有人起了极好的补充和蓄水作用。

从社会说,年轻人都想考公、进编,在职业选择的流向上偏向体制内、公务员单位,而各行各业的正常需求则因此会受到一些影响,特别是国家最提倡的创新创业“两创”工作则受到重大影响。创新是国家战略,它需要大批年轻人以自我创业的形式参与其中。一个社会有没有活力,年轻人的表现是睛雨表。年轻人积极投入“两创”,热衷于自己创业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个社会就会朝气蓬勃向前发展,挡都挡不住;年轻人考公进编、求稳怕乱,就是社会清流所指的“精致利己主义”的泛滥,长远看对国家对社会没好处,削弱了社会进步的动力,不看好这种现象,不支持这种行为。最让人不悦的,是有很多高学历、技术专业的年轻人不到企业去、不到国防科技事业中去,却选择做个公务员什么的,真为国家婉惜,他们的知识不白学了吗?国家花费的培养成本不就扔进水里了吗?而且,大批的年轻人奔考公进编而来,说明社会引导有问题,做官比进企业搞科研好,所以年轻人用脚投票,跑到考公大军里去了。

要尽快出台政策,引导年轻人流向创造创新方向去,对自我创业的年轻人,给予5年免税和其他的优惠,涵养社会创新创业风气。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业源泉网 » 干事创业求发展,45岁市直科长,有机会去省政府办公厅工作,还有发展前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