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说到我心坎里面去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解,其实我就是万众创业时代中,创业失败的一员,想必和我一样在万众创业时代中,创业失败的人还是有很多的。
我是在2014年的时候开始创业,那时候还没有怎么提倡万众创业,只是当时的o2o创业可以说是非常的火热,但大多数的人还是在观望中,紧接着到了2015年的时候,才开始提倡万众创业,当时不管是中关村还是北上广深杭等其他的城市,都是充满了创业的气息在内。
在万众创业的时代中,是有两种创业者的,一种是以创业为主,找投资为辅的创业者,另外一种是以投资为主,自己创不创业都无所谓的创业者,其中两者的关系就是在于:一个是没钱想创业的,一个是有钱只投资不想创业的。
我当时就是属于没钱想创业的那种,不过最初我自己还是稍微有点资金的,可是当时的创业气氛就是属于烧钱的那种,创业不烧钱,那你创什么业?
从2014年到2016年,期间我一直都是在创业,最初我是自己创业,到了后面我就和别人一起创业,反正在创业中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想通过创业一夜暴富的中年人,有的是想通过创业来积累经验的年轻人和大学生,更有的是想通过来证明一下自己的中老年人。
从我创业失败后,我休息了一段时间,当时自己创业也是属于脑子发热的那种,如今冷静了下来,从2017年至今,我都是一直在上班。
其实我自己内心还是想创业的,但是对于创业,我相对来说稍微冷静了一点,不是非常盲目的那种,我再等待机会,等待自己的成熟,等待自己能够更加强大,再下一次创业的时候,不再输的一塌糊涂。
自2014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至于近两年来,在中国掀起了第四次创业大潮。事实上,很多人对创业存在普遍的误读,例如以下几点:
1.“大众创业”就是人人创业。
事实上,从零到一地创办一家企业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可能就是1%~3%的人的事。因此,“大众创业”更多指的是人人都应具备创业精神,企业中的员工应具备勇于担当、发现机会、敢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2.“大众创业”就是让每个人办一个企业,自己当老板。
创业并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能够拥有很多的财富,只需在公司里指挥员工,每天坐着豪华汽车,出入高档社交场所等等,这说明对创业的本质、艰辛和责任认识不够。创业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每天都要思考如何带领企业,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产品,创造社会价值,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
3.创业就是挣大钱。
很多创业者的创业初衷就是挣大钱,这非常正常、合理,但事实上创业之初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并不容易赚到钱,挣大钱就更难了。如今,在中国,各大行业基本上处于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挣大钱的机会变得愈来愈少。因此,创业之初要有亏损的准备,在创业的头三、五年是一个开发产品、客户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一个付出期,企业很可能面临亏损。
4.创业就是找商业机会。
创业确实是首先需要找到商业机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找到商业机会后更重要的是深耕细作,就像盖楼一样,在拿到地皮后,楼的外观、品质、服务对象以及物业管理都是开发商需要认真考虑的。因此,创业并不只是找到商业机会,如何抓住这个机会、满足需求更为重要。
5.创业很容易。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通过各种途径看到许多成功企业家的演讲,如马云、雷军等,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创业很容易的想法。其实从总体而言,创业是九死一生的过程,马云和雷军的真实创业经历也是历经艰险。
6.创业就是要把企业做大。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做企业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做大,在德国、日本等国家,有许多规模不大的百年老店,这些企业把某个零部件或关键的技术努力做到极致,与一个大企业长期共存,这才是未来大部分企业的生存方式。
7.创业就是要快速发展。
很多人创办公司都希望在三年、五年内能上市,就像当下很流行的“新三板”,但这违背了企业的发展规律,像是拔苗助长。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如果在短短几年就走完十年的路,必然会给企业遗留下欠缺,难以走得长远。
8.创业就是不能失败。
创业是一个探索新事物的过程,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失败的概率达90%以上,我们熟知的成功企业家,如乔布斯、马云也曾在创业中失败过很多次。
9.创业就是要尽快盈利。
创业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最初需要学习成长,而一家创办不久的公司的产品必然不成熟,公司实现盈利必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创业者要有公司一至三年不盈利的心理准备,在创业前期更多的是对学习成本的投入。
10.创业要越早越好。
大学生在读期间或者一毕业就该去创业,这是一个误导。对大多数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一毕业应该先进入大公司学习,了解行业和管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未来创业的成功率才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