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的真人真事儿的笑话多了去了有关创业的搞笑段子,还真不知从何说起,那就想起哪个说哪个吧。
我的父亲耳聋,听人讲话总打岔,一天,他在地边修息,有一个人向他问路去哪里怎么走,他却说,我刚到地边,那人问,你听不到吗?我父亲回答你问庙吗?那人提高声音说你聋吗?他老人家说,灵不灵我可不知道,反正除一十五有烧香的。那人无语。
有一人说话都乐,他妻子和他妈总伴嘴打架,别人让他调和一下婆媳关系,他老先生无奈的说,一槽上栓两个叫驴,谁也不受说。我也没办法。
一人念两天书觉得有文化,说话像念诗文似的,一年夏天晚上睡觉,忽然他对媳妇说,夫人夫人快点灯,芦席底下有毒虫。他媳妇没理他。他可急了,一跃而起,你他妈快点灯呀,我被蝎子蛰咧!
笑话多了,朋友们喜欢下次还讲如何?
首先说一下人为什么会被逗笑。讲笑话和变魔术有些相似,关键是要有惊喜,转折,出乎意料。
本来以为故事是这样的,然后发现其实是那样,哈哈哈。一个笑话由两部分组成,铺垫和包袱。从功能上来说,铺垫是为了建立预期,而抖包袱是为了打破预期。
更具体的说,一个段子至少要包含两个思路。铺垫是在建立第一思路,引导观众接受和默认第一思路所产生的相关逻辑。抖包袱是揭示第二思路,而且这个第二思路一定要合理的打破了第一思路,才能让观众出乎意料,哈哈大笑。
例 1:
“40年来,我一直跟枕边的这个女人在一起相濡以沫,要是被我老婆知道一定会杀了我。”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段子的结构。
一、铺垫:
“40年来,我一直跟枕边的这个女人在一起相濡以沫。”第一思路引导观众默认:我爱了40年的枕边人就是我的老婆。
二.包袱:
“要是被我老婆知道一定会杀了我。”第二思路打破了第一思路:爱了40年的枕边人不是我的老婆,而是我的情人。
用更有画面感的方式来说,就是“声东击西”。先铺垫,把目标指向东边儿,让观众的预期向东边儿奔去。然后,再出其不意的往西边抖包袱,把观众的预期打个措手不及,哈哈哈。
段子创作的规律就在于给人不一样的惊喜。前两天刷爆朋友圈的“朋友圈里的段子手”也是这个逻辑,最典型的段子可能是大量关于老禅师的梗。可以说,掌握了这种方法,你就已经踏上了段子手这种新职业的不归路。
例 2:
“又到了互联网公司招设计师的季节,好多朋友打电话咨询要不要让孩子去。作为一个知情人,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视孩子具体的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譬如说,要是亲生的,就尽量不要…..”
一、铺垫:
“又到了互联网公司招设计师的季节,好多朋友打电话咨询要不要让孩子去。作为一个知情人,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视孩子具体的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为我们会根据日常正常的逻辑去预期接下来的结果,比如你预期的可能是这样:如果是腾讯阿里这样的大公司就很好,创业公司就要考虑考虑巴拉巴拉之类的。虽然你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但你一定是有这么类似的预期。
但是剧情没有根据你预想的发展,所以就会产生笑果。
二、包袱:
譬如说,要是亲生的,就尽量不要…..
我们家有一只闹钟,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已经算是一件奢侈品了…。
这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门外来了个邻居,他进门就问,”现在几点了?到1点37没有?”回答他说现在刚好12点…。他于是走了,大约半小时又回来,还是问”现在可到了1点37没有?”…,如此反复几次同样的问话,引起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好奇,就反问他为啥必须是1点37呢?…
原来,他是到我们街道南头一家店面去收料钱的,可是那家的女主人新买了一只手表,这在当时我们街道上可是件大事。要知道,一般人家里连只闹钟都没有,她竟然会有只手表!只见她高高地卷起袖口,露出那只手表来说,你1点37来吧,那时候才有料钱,就这样,我们这家邻居就在我们家一直等到了下午1点37分,才匆匆跑去收料钱…。
因为极度好奇,我们几个孩子偷偷跟在他的后面,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等我们赶到的时候,正看见那家女主人高挽起袖子,正让大家看她的手表,并且大声说,”大家看到没有?我这是只个新手表,我让他1点1马嘎过来,这才1点37他就过来了,难不成我这个戴表的还不准吗?…
大家听得一头雾水,谁也不知道1点1马嘎是多少。这时他丈夫出来解围了,说,“你这个人也真是,叫你1点1马嘎过来,你1点37就来了。好了,算了算了,给他钱给他钱…”!
这时看热闹的人都听得目瞪口呆,谁也不知道这1马嗄是多少,但因为人家有表,也就认为那女主人说的在理…。也因为自己没有表,我们那个邻居羞愧地低下头,一边数着钱,一边听着那个女主人数落,始终说不出一句话来…。
也就我们这几个上着小学的孩子知道,1分钟就是1分钟,1刻钟就是1刻钟,1个小时就是1个小时。没有什么马嗄不马嘎的。大声喊1马嘎的女人,其实并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就纯粹是炫富加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