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过的人创业经历,一般去和别人打工都是很难适应的。
1.我就是创业失败才去打工的,创业我感觉是会上瘾的,失败只是一时的,但是你又没办法改变现状只能去打工了,每个创业者都不甘心打工的,所以你从内心就很难容入职场。
2.食君之禄,忠人之事,就是因为创业过,才知道经营一个团队不容易,所以你内心是想干好你工作中每一件事的,但是就像端一盆满满的水走路一样,特别紧张一不小心水就会撒到地上,有可能连盆都摔坏了,就感觉自己很不自信,其实这样子压力比创业的时候还大,慢慢的就想放弃打工生活再次创业了。
3.打工人际关系太复杂
在职场上和同事之间有利用瓜葛的容易出现勾心斗角现象,做生意是想办法找客户和职场里的人际关系完全不一样,创业自己当老板有可能规模不大,又是老板又是员工用心做好生意就好,不必要耗精力和时间在人际关系上。
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适合打工,如果创业不成功就老老实实找份工作安安心心的干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守护它。当人们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你说你也同样不能。有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这段经典台词用到此处,我认为再恰当不过,也许这就是马云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马云的创业经历可以划分为一个人的创业、一群人的创业、一个团队的创业三个不同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经验与反思。经历四次创业,从一开始的海博翻译社,到后来的中国黄页,乃至在外经贸做网站,最后创办阿里巴巴,马云其实都在干同一件事,帮助企业做好生意。
有时候方向虽然对了,但是因为时机不够成熟,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而马云却傻傻的坚持了一辈子。
一个人的创业
创始人兼职创业,是创业过程中的大忌。马云对于如何做好一家翻译社,并没有完善的思路,兼职状态下他用了近2年时间,才实现盈亏平衡。当时的马云,如同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在找草源,跟如今很多小老板初次创业真没啥区别。
1992年在杭州师范学院教书的马云,经常遇见有人找他做翻译,于是组织了几位学校的退休英语老师,开始了接私活的创业生涯,帮有涉外需求的单位、公司做外文翻译。
然而,有了创业的注意、团队组建完成之后,马云碰到了99%的创业者都会遇见的问题,没有持续性的客户订单。马云只得前往义乌、广州,去寻找哪些有外贸业务的公司,希望借此机会拉来一些业务。一番折腾之下,没有拉到订单的马云,无奈只得批发袜子、塑料花、礼品等一些小商品,带会杭州进行地摊售卖,以便养活整个团队。
事实证明,只有技术,不懂销售的初创公司,远远不足以实现自我造血。
1993年,作为海博项目的发起人,因主营业务养活不了团队,马云又去做了一年的医药代理,把产品推销给医院以及乡下的赤脚医生。1994年底,外教比尔与马云聊起了美国兴起的互联网,激发了马云全职创业的欲望。
作为一个项目的发起人,应该怎样体现应有的担当。当一家公司主营业务无法养活团队时,创始人该怎么做?面对眼前的苟且,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承担起借鸡生蛋,靠非主营业务养活团队的做法,为此不惜摆地摊、做医药推销员,这也是为什么日后马云核心团队会如此稳固的核心要素之一。人有担当,身边的朋友自然就多,跟随其创业的人也就越多。
创业者,必须拥有强大的信念,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你必须懂得如何寻找答案,而且坚信一定会找出答案的。
一群人的创业
创业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一半靠感觉,一半靠运气。一个产品做的太早,容易成为先烈,做的太晚了连机会都没有。马云算是第一个把互联网概念,带入国内并付诸行动的创业者,毕竟当时我们国家连Internet尚未接入。从1995年初到1998年低,马云带领整个团队帮各级政府部门做网站,以此维系团队的生活开支。
1995年初,杭州政府因一起涉外经济纠纷,需要一个擅长英语的人出国讨债,马云成为了最佳人选。在美国不仅没讨到钱的马云,还被对方拿枪指着鼻子给软禁了起来,幸运逃脱的马云在美国了解了什么是互联网,及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潜力。
归国后,马云从妹妹、妹夫哪里凑到了2万元,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接入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在杭州诞生——–海博电脑服务公司成立。
1995年5月,中国黄页上线。马云便开始了四处拉业务,给有对外宣传的企事业单位做网站。在创办中国黄页的过程中,一开始他先从身边朋友做生意,此后为了拉低更多的业务,马云跑遍了北京所有国家所有经贸服务部委,向他们兜售“信息高速公路”概念。
最终,中国黄页被浙江电信以140给并购,而马云也从此失去了话语权。
1997年,马云受邀前往外经贸部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并卖掉“中国黄页”的个人股权。在外经贸部搭建了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
寄人篱下,虽然无法施展正真的才华,但几年的沉淀却给足了马云的试错空间,也储备了足够强的技术团队与政府高层人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在北京2年的沉淀,静养团队,绝对不会出现今天的阿里巴巴,团队早就饿死了。
一个团队的创业
在蔡崇信加入之前,阿里仅能够算的上一群人,一条心的草蜢军团。有了投资经理蔡崇信的加入,阿里手中才真正拥有一张藏宝图,使公司真正规范化运作。蔡崇信曾任曾任InvestorAsiaLimited公司副总裁,拥有资深的投行背景,擅长公司治理架构设计,且拥有世界顶级投资圈人脉,与世界一流的高管人脉。
有了方向与出色的技术团队,外经贸的沉淀让马云对阿里巴巴未来的商业模式,有了更为清晰的精准定位。从1994年,至1999年的5年时间里,马云一直在为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不断的在试错。一路上他曾丢失了公司的控制权,也曾试图曲线救国,但最终还是败走麦城,一群人泪洒长城离开了北京。
1999年,马云携团队杀回杭州,18人筹措50万创办阿里巴巴。当时年薪已超500万人民币的蔡崇信,拿着阿里巴巴500元的月薪,帮助阿里完成早期的股权架构设计,注册了阿里巴巴这家公司。
此后,蔡崇信出任阿里巴巴首任首席运营官,帮助马云约谈了多达37家投资公司,并最终于从高盛资本获得500万美元投资,3个月后又获得软银孙正义2000万美金投资。从此之后,阿里巴巴的每一轮的融资,蔡崇信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蔡崇信不仅给阿里巴巴找来了花不完的钱,还帮助阿里巴巴找来了一流的人才,并与2001年主动退位让贤关明生,出任阿里巴巴首席运营官。
蔡崇信当初加入阿里,虽然是毛遂自荐,但蔡崇信的加入,不仅实现了阿里巴巴的成功,也实现了蔡崇信自身的成功。
启示,在当前的中国投资市场现实下,对于一个草根型创业者,特别是当你的原始创新在国外都没有任何成功先例的时候,找到另一个“蔡崇信”,令其加入创业团队,是找到投资,解决问题的一个可借鉴的成功方法。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到了诸葛亮,而蔡崇信却是主动去找的马云。发现一个巨大的趋势,拥有一个伟大的愿景,创始人够傻够坚持不独裁,就能够召唤比你更强的人一起干一件牛掰的事情。
创业行动家联合多家创投机构发起【行动家创融】圈子社群,有项目路演及融资需求的伙伴,可以在创业行动家头条首页{圈子}中提交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