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起步期必须做好三件事:省钱、做产品、找卖法。 绝大多数创业企业都做得过于复杂何猷君创业公司,创始人志存高远是好事,但是对于一个起步期的初创企业来讲,做了太多不该做的事儿,例如布局、管理、同时做两条三条产品线等等,这都是把事情做复杂了,创业起步期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儿省钱,有人认为要做一番事业就得进取,把省钱排在第一位岂不是让大家都无所事事吗?其实不然,据美国的统计数据,只有不到30%的初创企业可以存活三年以上,超过70%的初创企业在前3年都死掉了,当然,死掉的企业有超过100种死法,但90%以上的死掉是因为没钱。 初创期的企业都是在坐吃山空,企业没有产品,所以没有收入,一个没有收入的企业,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都在支出,房屋水电人吃马喂,再多的钱也总有花完的一天,一旦一个企业账上的钱花光了,就跟人没有了粮食和血液一样,就会死掉。 所以,初创公司最重要的事是省钱,企业多存活一天,就多了一天成功的机会。企业的资金补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股东继续投入,另外一种就是找新的股东投钱进来,不论是哪种方式,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投资人对企业有信心,所以越是企业发展遇到问题时越融不到钱,如果融不到钱,企业的现金流就断了就只有关门倒闭一条路。 对于初创企业,租更大的办公地点,雇佣更多的人,都是在加快你的失血速度,所以,首先是省钱,其次是尽快让自己具备造血功能,做出一款有人愿意花钱来买的产品,并且找到一种销售方法,把这个产品源源不断地卖出去。只有解决了这两件事儿,一个公司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收入,让自己具备造血的功能。 省钱的目的是支撑我们可以有更长的时间来去让企业找到造血方法,我见到考拉基金投资的那些企业的CEO,经常性的第一句话都是在问对方,你公司账上的钱还够花多久?如果他告诉我还可以花一年半以上,我认为他是安全的,一旦低于这个时间,企业就处于危险状态,因为不论是你要求原股东追加投资,还是去找新的投资人,从开始谈到资金到账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时候你账上的资金越少,投资人的信心就越不足,你自己也会越急躁, 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强调初创企业首先要省钱,让你的账上的钱可以支撑你活更长时间是初创公司的头等要务。 初创期企业所有的资金都应该用在刀刃上,就是去做产品,如果产品做出来了,再去找这个产品的卖法,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掉,企业就可以获得收入了,我们也就知道企业下一步向哪个方向去发力。如果要融资,不管是找原股东还是找新股东,他们也都会有信心投资给你。 如果产品和卖法这两个问题我们没有找到答案,我们只能继续熬下去,而能否熬下去的前提在于你账上还有没有资金。 对于初创公司来讲,就是三件事:做最少的事儿,雇佣最少的人以节省自己的资金消耗,同时去做出产品找到卖法,省钱是为了让你可以支撑得久一些,做产品和找卖法是为了找到公司的收入来源,否则公司就永远在坐吃山空。 让我们成功的是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而不是我们解决了一堆矛盾;打赢战争靠的是打赢关键战役,而不是打赢了一堆无关紧要的战斗。对于起步期企业,就是三件事:省钱、做产品和找卖法。
题主确实比较纠结。一方面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另一方面“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到底是选择还是拒绝?
人情世故在所难免,个人选择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主次分明。
职场上有感情、有关系,有关怀也有恩怨。这些人情与人际关系都是工作或者事业的次生品,不是主流。工作与情感必须在原则上分开。
2.互利共赢
按照社会的人际原则,有恩报恩,有怨报怨,恩怨分明是一个正常人的心态。但是不能因此失去利益或者关系的平衡。
任何选择或者判断,要有利于他人,也要有利于自己。换句话说,不利于自己的不能选,不利于他人的不能做。
3.着眼未来
我们不能因为过去而放弃现在,更不能因为现在而耽误未来。如果局限于某一时间,忽略未来与大局,很可能做出让自己遗憾的选择。
下面,结合题主的描述,我简单说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主次分明,区分选择因素的关键与主流曾经对自己有帮助、有知遇、有提携的老板或者老领导令人尊敬,但这是情感方面东西;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个人有自己的事业,曾经的老板也有自己的事业。是让情感主宰舍弃自己的事业,还是让事业主宰兼顾曾经的情感?
1.离开公司的原因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做的事不喜欢了吗?
正如题主所言,当初纯粹出于个人原因离开公司,其目的是为了做点喜欢的事。也就是说,离职之后正在做喜欢的事或者做过喜欢的事。
A.如果,现在仍然在做夏欢的事,为什么要放弃?
毕竟离开公司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就要放弃,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说不喜欢,不可能以离职为代价来参与;如果说喜欢,现在为什么犹豫不决?
看来题主应当考虑一下,自己当前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喜欢。
B.个人倾向于做喜欢的事,老领导现在的创业项目是你喜欢的吗?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题主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问题来了:你喜欢老领导现在的事业吗?如果喜欢还好一些,如果不喜欢怎么办?干段时间以后,再和他分道扬镳?
因为感情原因,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
2.现在犹豫不决,因为觉得老板曾经对自己很好,那么当初离职的时候呢?
对于老板的好感主要来自于当初共事的时候。既然这么好的感情,当初为什么离职?既然离职是以自己事业为重,现在为什么又开始考虑感情?
A.离开公司时,没有以情感为主
正如题主自己所说,当初离职时的主要思路是“工作”,而非感情。这就意味着,题主再关键问题上以工作为主,而非以情感为主的人。工作与感情分开,感情让位于工作。
但是,现在开始犹豫,是认为当时的选择错了吗?还是自己的工作不顺利?
B.时隔两年后,又强调感情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淡。但题主却不然,当初不顾情感的问题,依然离开公司。两年后,面对老领导打出的感情牌却犹豫不决。
到底是重感情,还是不重感情?到底是做喜欢的工作为主,还是根本没有做喜欢的工作?
很显然,在工作与情感的选择问题上,题主是矛盾的,是自相矛盾。
为什么会自相矛盾?搞清楚其中的原因,也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出现事实与思维上的矛盾,一定有其内在原因。题主要做的,不是纠结于表面的选择,而是实事求是面对真实的自己。
1.原因推测一:离职后工作不顺
尽管当初离职的原因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一腔热血离职,面对的,可能是冷冰冰的无情现实。离职之后的实际工作与生活皆不如意,个人面临职业或者事业上的尴尬。
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可能转变自己职业状态的机会,一定会紧抓不放,出现内心的动摇。
2.原因推测二:自己作得还可以,但被表面利益所诱惑
一方面,相对于老领导的事业,自己不算成功,具有一定的诱惑性;另一方面,即便现在自己顺风顺水,但是面对口头许诺的所谓股份或者高级职位,自己禁不住诱惑。
认为股份或者高薪高职是巨大的利好机会,在当前利益与可能的未来利益之间徘徊不定。
3.原因推测三:武断性人格
所谓做喜欢的事或者人际感情,都自己来说都很重要,但又都不重要。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什么都无所谓。没有主见与定力,在是非对错面前,盲目选择。
没有真正喜欢的事情,也不是真正的感激某人。只是在某一时间阶段,自己心血来潮的武断结论而已。
不管什么原因,一定是自己的原因,而非别人的原因。想要解决问题,需从自我下手。
个人建议要解决问题,就要实事求是,面对现实。
1.考虑自己当前的真实工作处境,然后做出选择
如果说自己感激的人,应该不仅是老领导吧?自己的父母亲人,曾经帮过自己的朋友同事,应当都是自己感激的人。难道,自己要放弃自我,一个个去帮他们?这不现实,也不正常。
建议一:如果自己现在顺风顺水,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的前途,去帮助老领导。
2.评估领导的事业与许诺,三思而后行
尽管与领导感情不错,即便自己现在工作不如意,也不能盲目偏信。这不是否定真实的感情,而是对己对人负责的态度。
了解领导现在创业的内容吗?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领导所谓的出让股份,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所谓的让你“帮”他,怎么个“帮”法?如果对于这些信息糊里糊涂,个人所有的忧虑与纠结毫无价值。
建议二:亲兄弟明算账,即便想帮他,也要把事情搞清楚。稀里糊涂做事,很容易出现大家都不满意的问题。岂不是好心没有好报?
3.笃定而后行
如果没办法得到完整确切的信息,不愿意面对不理想的现实,也没有关系。所要做得,就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不是执着于自己喜欢得工作?是不是可以因为人际情感就愿意真地放弃自己得工作?
建议三:无论怎样,自己的基本生活和时间价值要得到保障。利人不能以损己为基础。情感可以照顾到,但原则不能丢。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就可以当机立断了。
结论:事业发展与个人情感不是二选一的关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兼顾个人情感是完全可以的。感恩之心可以理解,但真正的感恩是做一个强大的自我,而不是亦步亦趋。帮忙不能以牺牲自我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