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车辆与运载学院,在4月2日刚刚宣布成立,悟空问答里就出现了这个提问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看来悟空的网友对时事的关注度很高。清华大学刚刚成立的车辆与运载学院,其基础是机械工程学院的汽车工程系,在成立这个学院的同时,也撤销了汽车工程系。实际是,清华大学的车辆与运载学院,就是机械工程学院原汽车工程系的升级版。
一直以来,国产车质量不高的问题饱受广大网友诟病。我国早已成为汽车工业大国,却多年难以成为汽车工业强国,主要原因不是技术水平低,就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制造技术。这次清华大学成立了车辆与运载学院,在许多网友看来,是清华大学要在车辆工程专业上狠下功夫了。现在就谈论这个车辆学院如何,感觉有些为时过早,因为他刚成立2天,学院和办公室的牌子换了没有都不知道。还是来看一看他的前身,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吧。
原汽车工程系人才济济。原汽车工程系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2位专职:欧阳明高、李骏;1位双聘:钟志华。清华大学共有58个系,两院院士共88名,在汽车系2名专职院士1名双聘院士已经超过了平均数。另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长江学者等各类人才也不在少数。由于有的人才具有多重身份,统计数字有时难以说明问题,不再详细列举。
专业设置也算全面。汽车工程系原有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分为三个研究方向: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三个方向涵盖了一辆整车的全部。
在科研方面,成果比较丰硕。2008-2015年,汽车系获各种科技奖励46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
经费也土豪,有个2015年的数字,汽车工程系加苏州汽车研究院,一年内到位的科研经费共2.2亿元。
当前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一些关键技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智能汽车零部件、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物联网、汽车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等。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汽车新“四化”)变革,传统的技术不断被打破和颠覆。为了应对这些变革,高校自身也要相应做出改进,才能适应形势变化。在这个时期清华大学的这一举措,正是针对这些变革,做出的重要战略调整。新的车辆与运载学院将设立4个研究所,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清华大学新设立的4个研究所,研究方向的覆盖面更宽,能够更多好适应当前形势下汽车技术的发展。新成立的车辆学院,在本科生培养阶段,将采用大类招生和1+3教学计划,即1年通识教育+3年专业教育。本科生课程将在现有车辆和动力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智能交通和移动出行。研究生培养继续在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下进行,并适时拓展智慧出行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
在我看来,清华大学是我国工科专业水平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不管这个车辆学院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国际上其他大学相比如何,这个车辆学院的成立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期待,期待我国的汽车工业水平,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走进世界一流的行列。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不得不说,清华大学的集成电路学院目标远大,全方位布局,给中国芯片产业注入新的强大活力。
清华大学的微电子学院,并非只强调芯片生产一个环节的攻克,而是要聚焦全产业链,这个力度可以说在国内高校都是开创性的。虽然国内其他一些高校已经有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学院了,但规格和覆盖面恐怕还没有这么给力。
首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会有针对芯片设计和EDA软件的专项攻关。芯片设计领域使用的EDA软件,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国内芯片设计领域面临的重大短板。虽然EDA软件的攻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清华大学一个单位可以完成的,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集结国内高校、EDA软件设计公司、芯片设计企业以及芯片代工企业等资源,大家群策群力,不断磨合,终归还是会设计出堪当大任的芯片设计EDA软件的。在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助力下,很有可能在芯片设计方法学上有创新性发展。
其次,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会专注于芯片工艺的研究,相信会带来大量顶级的芯片人才和服务先进工艺的新技术。芯片工艺的落后,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需要补的课太多了。目前国内最好的芯片生产工艺跟国际前沿还有不小的差距。有了清华大学助力,不仅可以获得智力支持,更可能获得高素质人才基础。我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今天,最大的财富就是源源不断培养出来的半导体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支持了台积电在岛内快速扩张。大陆芯片代工企业很多人才都是从台湾地区挖过来的,台积电要去美国建厂,最大的担心就是人才不够用。现在大陆有了清华大学之类的高校开始培养芯片专业人才,大陆芯片代工企业就可以更直接地获得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了,希望这些人才能给国内芯片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吧。同时,国内芯片产业的产教融合传统还是比较好的,这次中芯国际等芯片代工企业也派代表参加了揭幕仪式,相互合作是必然的,抱团发展,更容易成功。
再次,这个集成电路学院还会关注芯片生产设备。光刻机等卡脖子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生产困难,是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一大桎梏。如果清华大学能在先进光刻机生产上给相关企业助力的话,攻克的步伐就会更快、更坚定。此外还有中科院、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同努力,相信不会辜负国人的期望的。不知道国内是直接光刻极紫外光刻机,还是另辟蹊径呢?我们拭目以待。
同时,清华大学还要关注封装与系统集成,以及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芯片专用耗材、光刻胶等方面,我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了清华大学的助力,攻克甚至创新都有了更充足的智力保障。这些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前面,占据了先发优势。但事在人为,只要国内高校倾力研发,一定可以做出自己的成绩来,甚至可能实现超越或发现新的领域。
总之,有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投入,我国的芯片产业相关一系列卡脖子技术的攻克就多了一份希望。未来占据行业主流又多了一分把握。
但是,也需要看到困难,虽然说清华大学会培养很多芯片相关的硕士、博士和本科生,但至少三年的培养周期,也提醒大家不可能现在就能力挽狂澜的,科学研究也是需要时间的。就算三年以后充分运转起来,能否全面攻克各项技术,恐怕也不能过于乐观吧。
可以肯定的是,在清华大学等各大高校的全力支持下,我国的芯片产业一定会加速快跑,最终战胜各种困难走向成熟的。至于时间,留给大家来猜吧,看看谁能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