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作者 / 狐狸同学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作品同名原著在豆瓣上的评价为6.8分(目前182人打分),尽管在热度上并不属于知名IP,不过口碑相对正面安迪创业时代。作者付遥有资深职场经验,同时原著以TALKBOX(微信之前的语音通讯APP)和创始人郭炳鑫为蓝本,不乏真实背景和职场干货。这些都是影视改编中的优势。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更重要的是,正如片名所呈现的,《创业时代》以“创业”为主打(而且是近些年最为火爆的“互联网创业”)。作为聚焦于当代互联网人创业的职场励志故事,《创业时代》具备成为爆款的潜质——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 稀缺题材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正如书名、剧名所标示的,“创业”本身就是该项目的核心亮点。

尽管国内影视市场已经不乏职场题材,如《杜拉拉升职记》《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京女子图鉴》等,但是聚焦于“当代人创业”的国产作品却依旧短缺,目前能找到的国内案例仅有剧集《南方有乔木》(2018),但是热度有限、口碑扑街,豆瓣评分仅有5.6;电影则有《中国合伙人》(2013)、《梦想合伙人》(2016)两部恰为正反面教材的例子。

近些年“创业”在国内一直是国民热点话题,而这类作品的短缺恰好形成高市场潜力。当然,这类“互联网创业”题材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互联网与创业等背景先天具有一定的观看门槛,对于部分老人和青少年的吸引力或许不高。

2、话题潜质

“创业”本身就是国民话题,同时作为现代职场题材也相对距离观众生活和情感较近。随着观众逐渐成长,70后、80后、90后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也掌控了最多的媒体话语权。这些人普遍具有职场经验,相较上一代观众更多具有现代思维、现代意识。《创业时代》以互联网创业为背景,容易制造话题,形成爆款。

3、海量素材

过去20年风起云涌、风云际会的互联网创业热潮,书写了太多的故事和记忆。除了原著的养料外,这些创业案例都为本项目在改编中提供了广阔的既真实又具有戏剧性的素材。

4、正能量内涵

创业类故事大部分先天地具备“职场励志”的属性,非常适合于传达奋斗、团队、创新等社会正能量。创业故事所传达的正能量内涵,既符合主流观众的审美期待,也是当下“消费降级、内心焦虑”的社会现状所需求的。

虽然演员自带的被黑属性,难免作为该剧口碑触底的原因。但是收看目前播出的剧集之后不难看出,标榜为创业题材的《创业时代》,剧本本身同时存在较多缺憾,而这些缺憾都给未来的创业题材创作带来了启示。

核心问题:真实质感的缺失

创业、职场、运动励志等题材,因为题材自身的现实主义属性比较突出,同时尤其是“创业励志”、“运动励志”这类情感传达,对于观众共情的要求极高,因此在故事和调性上往往更为需要关注真实感。

好莱坞大部分运动励志题材影片,都致力于挖掘真实事件,从现实中某位运动员的的身上编写衍生出故事,就是为了保证真实质感和情感共鸣。而《创业时代》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真实质感上的缺失,这也成为作品至今首当其冲的短板。

1、真实质感,需要时代和环境的落地化

本剧导演在微博上的长信写道:我们认为创作不能满足于一个创业江湖的浮世绘和众生相,我们要表达的是在创业的过程中的主流——理想主义,也就是年轻人为了实现梦想而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

所以,最终创作团队达成一个共识:拍摄操作上淡化具体的年份,用“写实不记录”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

但是从目前的作品效果来看,主创将《创业时代》的背景模糊化处理,实在是一个让人遗憾的败笔。

在互联网时代,现实世界和虚拟事件的变化速度都是过去所不敢想象的,而《创业时代》虽然所压缩的仅是2011-2018年数年间的时空,但是作为一部以高科技创业为背景的作品,其成片所带来的时代违和感是难以被观众接受的。正如网友所调侃的:这是一部女主用着最新款美图手机,男主还在想着发明微信的剧。

模糊时代背景,首先带来的问题是真实感的巨大损耗。

其次,时代背景的模糊化,还导致观众理解剧情的障碍。镜头中呈现的外在环境、人物生活明显是2018年左右——其中一些主角的手机是目前的最新款,但是剧中的科技却是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手机通讯还处于短信时代的2010年左右,这样的违和感无疑让观众费解。

第三,以成功的创业题材电影《中国合伙人》为例,考究的年代背景不只能为作品的真实感加码,也是唤起观众情怀共鸣的亮点本身。

《创业时代》的原型故事虽然以2010年为背景,距今时间不长,但是8年的互联网时代经过快速迭代,足以让世人有沧海桑田之感。试想,如果本剧能够原貌还原10年的短信时代、诺基亚时代,也足以带给观众一定的怀旧体验。

2、真实质感,需要对细节精益求精

作为行业剧、职场剧,因为距离观众较为贴近,因此观众对这类题材的细节将会更为敏感。因此这类作品的制作上,做好背景知识调查,并邀请业内人士作为策划和监督,都是需要做的功课。正午阳光的作品频频通过良心细节获得网友安利,就是正面代表。

但是回到故事中,对互联网行业和投资行业的职场描写却都不过关,让创业故事沦为了传统偶像剧。

比如第一集中富二代为了挽回女主,在女主上班时大闹创投公司,给人一种这家公司如同儿戏的感觉。

比如王学圻所饰演的角色作为港商背景,却一口标准北方口音等。

3、真实质感,需要情节逻辑经得住推敲

真实质感更需要在具体情节和人物行为上的逻辑性坚实可信。

但是《创业时代》中的很多情节却出现情节不符合日常思维、人物行为不符合人物性格等逻辑bug。

比如故事中男主郭鑫年(下文简称男主)已经发明了魔晶,却一直没有注册专利。如果故事背景放在版权意识和法律尚不成熟的10年,或许相对说得过去。

比如男主和另外两家公司一起争夺创投公司洛菲斯的投资,但是让人疑惑的是,难道男主只能从这一家公司拿投资吗。无论真实的业界状态如何,剧本需要在这里给出合理解释,让观众能够继续代入剧情,而不是一直被这个逻辑漏洞所干扰。

再如女主作为银行高管,却将客户的委托书忘在刚刚分手的前男友家。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些贪图省事。版权泄密,可以有无数种方式,但是本剧选择了最不费劲的方式来呈现。

人物:创业题材需要怎样的主人公?

影视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由优质的人物和人物关系设计所决定。电视剧由于篇幅较长,拥有扎实的人设才能有力支撑起长篇的故事线。

1、男主郭鑫年方面

主人公的设定是否成功,从剧集的前两集就足够奠定。反过来,开场主人公的设定成败,也直接关系到剧集的成败。

《创业时代》在第一集中就展现了男主的一些闪光特质,如善良仁义(愿意用自己离婚分到的钱给战友们发拖欠的工资),如对事业怀有充分的自信和热情——甚至热情到癫狂。

这些都是《创业时代》对主人公设定的优点。但是目前的剧情,还是没有做到能够充分吸引观众。

在创业题材、职场励志等故事中,主人公引发观众期待需要有两个特质:让人看好和让人同情。而这在《创业时代》的开篇是缺乏的。

首先,主人公让人看好,就需要有过人之处(《故事策略》一书中提到的“本事”)。《创业时代》中,似乎男主除了热情有毅力之外,并没有真正的过人之处、硬实力。

也许一拍脑门想出魔晶的创意能够说明男主是一个有创意的人,那么“有创意”这个特长就需要在开篇进行提示和展现。比如《奋斗》中一个细节就把陆涛的过人之处根植在观众脑中了,虽然这个细节有些“假”——陆涛一口气记住了夏琳说出的数十个电话号码。

以“创业”为背景的故事往往符合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模板:“英雄的旅程”,这同时是一个关于英雄成长的故事,那么至少在开场,需要给男主以有实力or有潜力的亮相,让观众对他产生好感和期待,愿意追着这个人走下去。

遗憾的是,《创业时代》不仅没有充分展现男主的本事,甚至在开篇和之后的剧情中,屡出败笔。

比如第一集男主创业失败后,拿着一个和加密软件有关的商业计划书融资,却被一个投行妹子轻易点出种种bug,男主此时给人的感觉就是三个字:不专业。

比如在团队第一次参加融资见面会的关键一战中,男主竟然因为练习演说而忘记了约定的时间,这样不靠谱的老大怎么能服众?

之后的剧情中,男主这种不靠谱的形象又重重加码。如14集中,在所有设备被人开车撞碎之后,男主再次陷入第N次崩溃,一蹶不振。此时弹幕给出的评价是“看到男主真是想揍他一顿”。

其次,男主让人同情,就需要为人物塑造让人普遍感同身受的压力、冲击、危机。如电影《中国合伙人》开场展现的是一名进入大城市、处处被人看不起的乡巴佬男主。

《创业时代》第一集,男主婚姻、创业双重失败,是一个很低的起点,只是剧情没有表现男主因此受到的创伤和落魄,观众没有看出这个人物的压力和伤痛——故事中,很快男主就背起行囊远走西藏,并在与女主那蓝的通话中完成了心灵的升华。

与此同时,从播出的前20集来看,如果用英雄旅程的视角来看的话,会发现男主缺少转变和成长。从第一集到第20集,他的莽撞冲动,似乎都没什么改变,而在创业半程,他的硬实力似乎也没怎么增加。这是目前故事开篇后稍显乏力的原因之一。当然,毕竟这是一部60集的电视剧,故事还长,相信后期男主会有一定的成长转变。

上文说到可以从海量的国内真实创业案例中寻找素材。其实现实的创业故事中,能够给主人公设定提供非常丰富的养料。比如与魔晶性质类似的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虽然目前没有出过传记,但是从坊间传闻中,很多人都知道他嗜烟如命、爱听摇滚、不善表达,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人”的个性。

2、女主与配角方面

同样地,女主作为一名投行高层,剧情也没有设置情节展现女主的职场素养和职业水准。这让平时打扮靓丽的女主形象,越发落入偶像剧窠臼。很快进入的女主情感与事业不分的情节(处理与前男友的感情纠葛、与男主煲电话、被反派罗维追求等),更是定然会让人怀疑她的职业素质。《欢乐颂》中的安迪,同样是金融女精英的形象,开篇颇花了笔墨进行塑造:被商业大鳄老谭奉为座上宾,驾驶百万豪车被误认为二奶,以专业知识处理电梯危机等。

不过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创业时代》对男主的两位“助手”——杨阳洋与卢卡的设定比较成功,爽朗大气的北京女孩、情商低有天赋的技术宅男,剧本通过标签式的手法,让两名配角在有限的戏剧空间内足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只是剧本对于卢卡身为技术天才的描写,依然缺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展现。这是这个故事又一个缺憾。这类行业剧,往往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交代。这无疑是挑战,但是能够通过选取和塑造有趣的情节将专业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呈现,则是创作者价值的体现。比如德国极客电影《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中,展现男主计算机水平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当人们在一个房间里质问男主如何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时,男主起身将窗帘拉开,然后他回到电脑前敲了一段代码,整片灯火通明的街区瞬间陷入漆黑。

3、反派方面

前20集出现的主要反派有两位:不择手段的花花公子金城和为了利益背叛主角的昔日兄弟罗维。两名角色设定都是经典的反派形象。《创业时代》中双反派的设定,带给主角以更大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多层次冲突关系的塑造。

细究之下,反派设定在以下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目前人物转折比较突兀。花花公子金城为什么在英国时充满理想、并且成功获得女主的青睐,但是回国后形象就突然一落千丈了?罗维(周一围角色)为什么会从兄弟互相帮助到突然黑化?目前剧情中,人物转变的突兀也是故事逻辑不强和不具有代入感的根源之一。

反派的动机问题。目前的问题是没有给到两位反派黑化、做坏事的合理动机,罗维为什么和男主争斗不休、难道只有一家投资公司可以找?金城本身对创业并无兴趣,所以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夺回女主、赢回面子?但是即使是夺回女主的动机也不充分,因为并没有看出他有多爱女主,而为了面子的话似乎没必要这么拼命。

目前反派设置略显扁平化。金城做尽坏事毫无优点、罗维则是一旦黑化一生黑。但是故事如果能展现一些反派优秀的特质或者无奈之处,这样的反派会让观众更加接受和有共鸣。正如《半泽直树》中的反派浅野匡不乏关心家庭的优点。

剧情:创业题材需要具备“爽点”

上文的人物和真实质感部分,同时提到了一定的剧情上的缺陷和亮点。这里再稍作补充。

《创业时代》中不乏一些精彩的情节设定。如男主一直错把与自己在电话中心有灵犀的那蓝当做另一人。人物身份上的障眼法,带给故事和两人关系以很多情趣。

只是在剧情中的一个bug是,男主与女主一直是通过电话联系,因此当两人在投资公司见面并有简短交流时,按理说男主应该能认出女主。如果想避免这样的逻辑漏洞,除非避免女主在真实生活中与男主的语言交流。

整体的剧情,《创业时代》仍然没有避免传统国产职场剧的窠臼:就是把职场戏拍成了情感剧。《创业时代》省去了采风和研究相关行业的功课,于是在丧失真实感的同时,又回到了戏剧不够、情感来凑的窘境。

当然这样的操作也与国内观众基础有关,只是从近两年的作品表现来看,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已经逐渐被淘汰。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这类创业题材故事吸引观众,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爽点”。

这在剧情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出现挑战、战胜挑战。主人公遇到挑战和压力,然后通过自身智慧和努力解决问题,同时获得自身成长。既要解决问题,同时又要实现成长,这里的操作就需要考验编剧的技巧和才智。

在《创业时代》中,主人公面临双反派的剽窃和阻碍,绝地求生地想到建立”群“的概念,这样就能避免别人的抄袭(虽然也没解释清楚为什么就能避免抄袭)。在这里,主角面临危机解决危机的成长过程,能够带给观众以振奋。

二是逆袭和反杀。主人公遭受挑战和压迫,然后通过自身行动实现逆袭,对压迫他的人进行惩罚或反杀。

《创业时代》17集中,男主团队与另外两家竞争对手同台发表演讲,争取洛菲斯的投资。此时魔晶仅仅上线一天,连男主都准备放弃了。但此时大屏幕上突然公布惊人消息,上线仅一天的魔晶,下载量已经远远超出另外的竞争对手。

以上两处情节都是《创业时代》中让人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故事的high点、爽点。只是在前20集中似乎能达到这样力度的情节仅有这少许几处,这也能看出目前的剧集节奏较慢。

主题

上文在话题、题材等方面探讨了本项目成为爆款的潜力。创业题材能否获得广泛关注和讨论,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主题。

爆款作品往往拥有能引发社会和时代共鸣的主题,主人公追求什么、或者战胜什么。如《半泽直树》对陈腐银行传统的反抗,并通过一整部剧集来对这一主题不断强化。再如《傲骨贤妻》是对女性所遭受的社会不公境遇上的挑战。

当代人生活压力大,这是为什么如此多复仇式的主题频频成为爆款的原因。如《纸牌屋》、《半泽直树》、《琅琊榜》、《延禧攻略》等等。观众看着主角一路逆袭反杀,虽然知道这样的戏剧故事在真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随着主角的复仇成功,观众也会跟着出一口气,从而得到发泄和满足。

电视剧,尤其是国产电视剧,因为受众相对全年龄段,因此主题也相对主流化。

回到这部作品中,“不惜一切也要坚持实现梦想”是男主角身上的主题。而在女主方面的主题则是“投资公司也要讲正义”。

本项目类似的梦想主题在近年的国产影视作品中已经有太多作品阐述,不足之处是缺少新意,但是该主题胜在经典保险。

只是这一主题的呈现,其实是在剧情进展到12集,男主被父亲责骂“本可以过小日子,却非要折腾”等情节时才开始正面探讨和展现,主题表达出现得略晚。

而“坚持正义”这样的主题原本是塑造女主角的有力基石,只是在具体剧情中,相关表述和行为却更多是通过女主所在投资公司彭总身上体现的(如13集彭总台词“吃拿卡要是癌症”)。为女主增加更多的这类情节,对于这一人物的塑造将会更加有利。

另外很多优秀创作者往往热衷于形式与内容的绝对统一。在《创业时代》的文本中,核心道具“魔晶”的外延是人际交流媒介,那么在内涵上也可以思考下是否能挖掘兼顾“沟通交流”这方面的主题——这正是同为互联网创业题材作品、电影《社交网络》的创作思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业源泉网 » 安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